HI,欢迎来到西瓜树职业教育行业垂直平台!

  • 我是招聘者
  • 我的简历

吴启迪:工科最大魅力在于把图纸变为现实

何去何从的头像 何去何从   2023-03-22
浏览2810
0评论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在芸芸学子和众多家长中广为流传,理工科成为很多人填报志愿的首选。但如今理工科,尤其是工科,昔日风光不再,甚至不少学生还对它有了“误解”:学工科,上大学就为学一门技术或“手艺”,是不是不够高端?学工科专业,是不是只能成为一名工程师或技术宅呢?工科是不是缺乏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如果要选这些专业,它的收入高吗?


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就这些困扰人们已久的工科专业选择问题专访了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荣誉理事长吴启迪。这位工科出身的“大咖”,是中国的智能控制专家、同济大学首任女校长。 “推荐大家学工科,当然是要从我自己来讲,我是学信息工程的,也就是现在的电子工程。我们那个年代叫无线电电子学系,现在叫电子工程系。”吴启迪说,如今,这个领域很热,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通信等都和这个专业有关。 


1986年,吴启迪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回国工作,最终来到同济大学任教。从自动控制教研室主任、电气工程系副主任、信息中心主任、科技德语中心主任、CIMS研究中心主任、直至校长助理、副校长,无论肩上的担子如何加码加重,作为一名学者,吴启迪从未停止过科研的脚步。 9年中,她以广博的知识、活跃的思维、对高新科技的发展方向所特有的敏锐判断力,针对工业自动化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出和主持了12项国家省部级的重点科技项目,其中“FMS中面向对象分布数据库研究”“基于非线性模型的机器人自适应控制研究”“上海第四机床厂箱体FMS控制管理系统”等多个项目成功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近百篇论文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一些学生和家长因为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说法,比如,工科太苦太累,工作待遇不高等,对报考工科专业心存疑虑。对此,吴启迪说,“现在的人们都喜欢做科学家,不喜欢做工程师,这是一个误区。科学家认识世界,工程师才能改造世界。” 吴启迪表示,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和误区,是因为评价体系的不同。在科学领域,有很多对应的奖项,更是可以通过论文的数量等简单指标评价一个人的专业水平。


但是工程领域注重实践,并没有那么多奖项和指标光环,因此工程师的地位和重要性被严重低估了。 作为一名女性,吴启迪是那个年代少有的选择学工科的女生。但她认为,工程领域迫切需要更多的女性力量加入,而女性从事工科也有自己的优势。 “我在国外求学的时候,周围除了我以外一个女的都没有,但是这些年来时代在变,工程领域的女性从业者越来越多,也有很多取得突出成就的女性。‘女生学文,男生动手’这样的传统观念可能和长期以来的传统家庭教育有关。但事实上,女性细致、思维缜密等特点如今同样是工程领域不可缺少的,女生一定不要低估自己。”吴启迪说。 


从大学毕业赴云南边疆工作、回清华读研、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留学、履职同济校长、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专业领域深耕多年,见证了这一领域的冷与热、起与伏。 她认为,专业的冷热的确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变化,很多工程师都会在自己的专业大方向上有小的调整和方向转变,但自己之所以会一直坚持在这一领域深耕,靠的是一种获得感。 “当看到我的想法真的成为现实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是巨大的。


早些年,我们在研究工厂自动化,最后真的在一家工厂里建起了一条自动化的生产线。”吴启迪说,“当我们看到港珠澳大桥的时候,就会想起很多土木工程的专业人才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今芯片话题很火,这就需要机械制造、精密仪器、材料工程等专业的人才。这两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人们也发现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重要性。” 在吴启迪看来,工科最大的魅力是,“它不光是一张图纸,它让图纸变成现实,当实际的东西放在我面前,我会感到十分骄傲”。 


那么,学工科的人需要什么样的特质呢? “工科是一个不能‘空谈’的学科,它需要把创新的理论转化为实际。第一,工程师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在需要的时候作出正确的工程判断;第二,工程师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因为很多工程项目都是团队合作;第三就是要有想象力,要有动手能力。”吴启迪说。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吴启迪看来,这句老话如今依然适用,也是她最想告诉年轻人的一句话。 


吴启迪表示:“无论学习什么专业,都一定要把数理化的基础打好,如今,同学们在高中阶段已经打下了较好的数理化基础,在进入大学之后依然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特别是对于选择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数学和物理十分重要。” 此外,吴启迪建议,同学们在报考专业的时候可以多了解国家重大战略,“跟着国家战略报专业是不会出大错的”。


comment-article 0评论
专项服务